首页

寒雪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3 01:44:17 作者:山西省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浏览量:16856

  十年之约,火力全开!

  2024年,是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创办的第十年,也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球投资促进年的“启动年”。

  到黄埔去,优势机遇叠加,天时地利人和!

  外资企业密集“加仓”、新设企业数量攀升、优质项目络绎不绝……今年以来,一组组“开门红”数据,为黄埔这片全球投资沃土写下生动注脚。

  这次盛会,黄埔又将释放哪些信号?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经开区第一 投资黄埔就是投资未来

  以十年为尺,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的成长史,见证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日益紧密的连接和融合。黄埔一张沉甸甸的招商引资“成绩单”,更加真切地阐述何为投资广州、投资黄埔,就是投资未来。

  回望2015年,在首届投资年会启幕的同一年,新的黄埔区横空出世。当年,原黄埔区与原萝岗区合并成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当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潜力相结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迸发出庞大的产业引力和招商潜力,拉开新一轮全球“抢项目”的序幕。

  大型跨国企业纷至沓来,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0年过去,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一番”有余,从2015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0.7亿美元。截至目前,该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000家,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堪称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受外资欢迎的城区。

  凭借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强大的招商磁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先后斩获联合国“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和“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等荣誉。

  每年投资年会黄埔分会场,总是高朋满座、大咖云集,所办的分论坛数量在全市数一数二。这里不仅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全球投资者洞察战略先机的“第一窗口”。

  能及时把握黄埔区、广州市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脉动,就意味着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机遇。

  今年的黄埔,打开了全新的发展前景与投资良机。

  从全局定位上看,广州已下了一盘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大棋”,黄埔占据了东部中心这一战略布局近“半壁江山”,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黄金主场”。聚焦于东部中心四大核心功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区域潜能正进一步激发,投资选项也大大拓宽。

  从增长动能上看,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孕育。作为广州第一制造大区和创新强区,黄埔将做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赛道”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先突破。

  从开放合作上看,大平台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创造大机遇。近年来,黄埔的国家级平台“全明星”阵容不断扩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手握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这里还陆续将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等收入囊中,各类政策叠加优势凸显,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外资加仓开局喜人 今年1至2月新签约引进项目63个

  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拉开全球投资促进年帷幕,吹响新一轮“大抓投资、抓大投资”号角,冲刺全年引进超400个项目的目标。

  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企业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无疑最有说服力。

  伴随着龙年开端,黄埔在今年1至2月已成功新签约引进项目63个,其中包括最强地铁大脑“穗腾”OS运营总部、生物医药准独角兽企业瑞莱谱、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百强企业君润人力等,实现了“日日有签约”“月月有成果”的喜人开局。

  外商投资热情高涨,纷纷“加仓”,坚定深耕黄埔信心。

  中欧智能网联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投资总额约1.5亿元;安利全球董事会高层超20人团队到访,与生物岛企业机构共探前路……据悉,仅1至2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数33家,同比上升37.5%;实际利用外资5.76亿美元,同比上升8.62%。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2024年1至2月,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50户,同比增长115.35%。

  每一个增长的数字,每一家企业的落户,都是对黄埔营商环境的“最佳脚注”,也是广纳四海宾朋、激活发展势能的“敞怀拥抱”。

  “普洛斯集团在广州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元,黄埔是我们在广州最重要的投资区域。”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湾顶明珠”黄埔的发展后劲十足,企业未来3年计划在黄埔新增投资不低于100亿元,包括城市更新项目和新产业载体项目等,为黄埔落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加砖添瓦。

  全球招商引资,这里究竟有何独特优势?

  综合成本优势明显 为企业提供稳稳的“确定性”

  在新一轮招商引资中,超大城市普遍面临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制约,“寸土寸金”虽然造就了国际大都市的荣光,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制约。

  然而,地处广州东部中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不仅依旧保留了庞大的产业空间,要素成本远低于同类城区,而且发挥营商环境、产业和人才集聚效应,打造新的综合成本优势。

  从显性的外在成本来看,与其他中心区相比,这里土地成本较低,产业空间充足,而且对于先进制造业,不吝投入。当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围绕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目标,通过供应导向策略,对重点项目予以全面保障——

  仅在2023年,黄埔规划新增10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3用于保障产业项目;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取得批复的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向省争取先进制造业指标3500亩,全市最多。

  从开创大道、科学大道到创新大道,一条条发展之路不仅崛起一座座总部经济大楼,还孵化了“大孵化器”集群。今年,全区各类产业载体面积将达3000多万平方米,企业可以通过“产业载体超市”,随时找到最匹配的心仪空间。

  一言以蔽之,只要符合黄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项目,就一定“有地可用、有楼可租”。

  “前段时间,我去了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当场决定在黄埔落户。”湖南华湘(东莞)律师事务所涉外主任郑泽宇谈及来这里的选择,用“不用犹豫”来形容。

  除了基础的成本优势外,黄埔还具备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营商环境改革带来的效率优势,产业、人才汇聚带来的集聚优势,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带来的集群优势,无论对于创业还是就业,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红利。

  综合成本优势,是企业投资落户的核心关键之一。从土地、租金和市场获取等角度分析,足以管中窥豹,证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投资优势,加上一向有口皆碑的优质营商环境。这种稳稳的“确定性”,是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中坚实的依靠,带来暖暖的幸福感。

  黄埔:引育新质生产力 重构新一轮的产业版图

  今年的投资大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招商目标极为清晰——瞄准产业“最前沿”,引育新质生产力,重构新一轮的产业版图。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计划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加快发展生物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

  文/何瑞琪

  (广州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四川:省市连夜调查“3·15”晚会曝光的听花酒

第二次重大转折发生在10年前,一条近7公里长的隧道贯通高黎贡山东西两侧,彻底结束独龙江封山的历史,也让这个“秘境”被更多人知晓。如今,独龙江景区已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独龙族妇女也被外界称为“织彩虹的人”。

福建地区空域实施优化调整 M503航线优化运行

  “当时的方法应该是跟踪这个鱼,找到它的产卵场。”钟倩告诉澎湃新闻,白鲟在三四月份产卵,当时刚见到白鲟时,它的卵还不成熟。如果2003年能够跟踪找到白鲟,等卵成熟的时候再取出做人工繁育,或许就能保护这个品种。“路径是可行的,像中华鲟就是用这个方法,人为保护了这个物种。”

中方:深信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将持续向前发展

颁奖仪式结束后,国羽男双运动员刘雨辰向黄雅琼的求婚给这段奥运征程平添一丝浪漫。毕竟在“浪漫之都”,所有故事都理应有一个美丽而浪漫的结局。(完)

蓝图已绘就 号角已吹响 美丽中国建设迈上新征程

昆明2月29日电 (陈晨 胡远航)记者29日从云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新闻发布会获悉,到2025年,云南全省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将稳定控制在0.9‰以内,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2‰以内。

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叮嘱道:“只要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干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决不南辕北辙,决不回头倒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项一项往前推。”

相关资讯
受降雨影响 河北、山西等地共关闭21个收费站

据了解,第四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涵盖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等罪名,涉及银行、期货、资产管理等国有金融机构,犯罪事实覆盖金融理财产品承销、金融票证出具和贷款发放、股权收益权代持、利用非公开信息证券交易等多个领域,均为实践中常见且具有较强代表性、指导性的案件,对依法惩治金融腐败具有示范指引作用。例如,通过桑某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犯罪案件时,要客观认定行为造成公共财产损失的范围,对于国有公司应得而未获得的预期收益,可以认定为损失数额;在办理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案件时,对于内幕信息、未公开信息的范围、趋同性交易盈利数额等关键要件的认定,要调取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等专业机构出具的认定意见,综合全案证据审查判断。通过李某等人挪用公款案,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在办理金融领域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时,应从实质上把握“归个人使用”等要件,同时进一步明确他人因行为人挪用公款犯罪直接获利,虽不构成犯罪或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主观上对利益违法性有认知的,对他人的直接获利可认定为违法所得,检察机关可以向监察机关提出建议,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热门资讯